客商之间流转,说是国家终于出手调控,严令有关单位控制物价暴涨,同时加大了对物资的供应,以稳定供求关系。
回落的价格再加上流言的侵袭,津城供货会每天的交易量极为清淡,为期一周的会议结束后,签订的供销合同总金额还不到海城会议的三分之一。
很多人又开始犹豫起来,他们认为国家出手后,反常的物价会被控制,即便不会暴跌,也不会再上涨,购货意愿顿时变得低落起来,
这样的形势加大了赵红兵寻找有效客户的难度,他和不少客户保持联系,其中不乏有实力者,但最后大部分都没有谈成合作,最后只成交了两笔:一笔是林总介绍的那位朋友——在深市经营机电设备的刘老板;另一笔是赵红兵在津城本地发展的客户,个体户杨老实。
刘老板出于对林总的信任,以及和赵红兵接触后对其能力的欣赏,订了30万的货,本来会议期间他计划订一百万,结果突变的形势让他临时改变了主意。
杨老实订的更少,只有7万的小合同,不是他害怕跌价,事实上杨老实很赞同赵红兵的看法—年底前物价还会经历至少一轮o暴涨,不是不想多订,而是他只有七万块,这些钱还是亲戚朋友东拼西凑弄下的。
杨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