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两队辅兵,一队工兵。拢共十一个队,一千六百多人。
本想在小岭鞍修筑一点工事,抵挡周军十天八天的。没想到一上来就遭遇了苦战!
苦战刚刚开始!
武松的刀盾手遇上的是周军的斧枪兵!
所谓的斧枪,就是短枪和战斧的结合。这种武器早就存在了,在二十多年前“教化团西征”的时候,武好古就想把斧枪装备部队。
但是这种武器使用起来不大容易,对于才放下锄头没多久的第一代府兵而言,是有些困难了。
但是现在已经是共和九年,第二代军事公民已经走上战场了。他们是从小就被当成战士培养的,其中不乏武艺出众的好手,所以就很容易训练出合格的斧枪兵了。
而他们遇上的昭义军刀盾手则是从昭义镇地盘上的农夫中招募的,大部分都是身强力壮的佃户。
昭义军这十几年来虽然也努力在学习周国,但是始终没有办法脱离团练军的框架——团练军的基础是“贤士大夫”,也就是大地主。基本上就是大地主家族中的武人为将,佃户中的壮士为兵,所拼凑出来的武装。而为兵的壮士赚得是军饷,也不会变成军事公民。基本上就是当兵赚钱,然后去买田娶妻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