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以前的青花中有黑褐色斑点,特别是使用苏麻离青料绘画的作品,黑褐色斑点深入胎骨,大小不等,这是因为明珠料中含有大量三氧化二铁而形成。
明万历以后发明火烤法,能够把氧化铁从青料中分离出去,故中高档瓷中不见黑褐色斑点。
到雍正、乾隆时期,宫廷仿明永宣青花氛围浓厚,把永宣青花中的黑褐色斑点也认为是美的特征而予以模仿,其办法就是在认为该有斑点的地方使用配料重笔点染。
至于画工纹路,乾隆青花笔法与雍正相似,有勾勒平涂和勾勒填色后再点染等方法,分别应用于不同题材的作品上。
这点跟皇帝自己的审美有很大关系,雍正信佛,喜欢清雅秀丽。他的儿子不一样,好大喜功,偏爱华丽。
纹饰缛丽繁密,犹如织锦的有画面恢宏,横刀立马的有锦地开光,内绘主画的有在青花纹饰上罩较淡色釉的。
还有在同一器物上同时使用青花、斗彩、雕镂、色釉等多种装饰手法,就为突出皇家霸气奢华,不计成本,极尽表现之能事。
从三件瓷器能看出另一个特点,吉祥图案众多,用各种动物或植物及物品的谐音,画出象征吉祥或祝福寓意的纹饰,如蝙蝠与“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