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数次修复,才重现人间。”
“1945年是故宫文物流散的关键时刻,大量文物曾在街头以麻袋论价,珍品多,价格便宜,被古玩界称为东北货。”
“当时一些投机商低价买入,然后卖给琉璃厂,成为暴发户。”耿宝昌回忆道:“我还记得当年亲眼见过的一件事,1963年4月,一个年轻人来到荣宝斋,用粗布包裹送来一堆破烂。”
“经专家拼接后,竟然明四家赵孟頫等人的国宝真迹37件,有些残片与故宫所藏残品正好吻合!”
“一年后又是这位青年,再次送来一堆破烂。经过整理,拼凑书画残卷20余幅,每件国宝重器。可惜年轻人没有留下姓名和地址,当荣宝斋赴东三省准备重金酬谢时,未能找到此人。”
“民国爱国收藏家也为故宫出力不少,毕生心血无偿捐助,故宫有两大恩人,一是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捐赠上百张宋元书画。
( || [])({});
还有就是宣德大王孙瀛洲,上千件精品全部交给国家,真乃高风亮节之风骨。”
说完指了指东边宫殿,笑道:“故宫在景仁宫特设景仁榜,历年来向故宫无偿捐献文物的人皆榜上有名。截至目前,捐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