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百工匠心 > 章节目录 第143章 寻宝新方式
宫,保住文化传承之命脉。

    宋学明放下茶杯,继续道:“我还记得2011年3月22日,一只定为“民国”的霁蓝描金开光粉彩花卉纹双耳瓶以1.18亿成交。震惊整个拍卖圈,这一价格是其原本估价的两万倍!”

    “很多国内买家之所以拼命竞投,是断定这件瓷器是清代乾隆本朝官窑,而非民国仿品。换句话说,就是要从苏福比和戴福保手里捡个天大的漏。”

    “当年戴福保似乎不认为那是乾隆官窑珍品,也未受到与其往来的知名收藏家和经纪人的青睐。”

    “苏福比鉴定专家也判定霁蓝双耳瓶是20世纪早期产品,因此在拍卖图录中标注“类属民国”,品相报告称:瓶身与底足断开又黏合上,口、耳的鎏金有磨损。”

    “最终它只能跟一堆不标年份的石雕、陶瓷、青铜器等为伍。当然后来苏福比也表示,关于年代存在很大争议,某些收藏家认为年代可能久远得多。于是捡漏变成堵漏,竞拍成了血拼。”

    老爷子长叹口气,意兴阑珊道:“戴福保是早年在沪上发家,晚年又移居海外,只有短短几年时间在京城居住过。”

    “至于后人全部在美国生活,基本没有再回国,后来国家严打文物走私,一大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