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带来拥挤,教学实在无法进行。周青峰立马将自己的‘文化下乡’活动改为讲故事,他跳到个木桩上让所有人都能看到自己,听到自己。
周青峰讲的也不是什么《西游记》,《三国演义》之类的长篇故事。这些故事太复杂,他也记不住细节。于是他讲简短的儿童成语故事,讲‘刻舟求剑’,讲‘小马过河’,讲‘愚公移山’。幼儿故事简单易懂又富有趣味性,还含有朴素的生活道理,反而更加适合文盲。
故事中的道理往往是穷苦人家心里隐隐懂得,却没办法用言语描述和提炼出来。听周青峰绘声绘色的讲,好些人都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自己平常琢磨的事,道理就是如此浅显明白。
灵力跟意识是有紧密关系的。
周青峰越讲越兴奋,因为他能隐隐感觉到随着自己的讲解,眼前这些穷苦的泥腿子在精神层面上有某种启蒙的跃动。有一种意识上的联系或者说力量在汇聚之后涌向周青峰,他心里恍然有种明悟——这是教化之功,是为人师表的力量,是智慧被开启的精神共鸣。
周青峰并不清楚这种力量要如何运用,可他却在为此而欣喜。他暗暗在想:若是能教更多的人,让无数愚昧无知的百姓获得知识,那将会是一种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