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着自己那个可能要几百年后才可能应用的理论,他的坚持让人想起了《爆裂鼓手》中周为的话,我宁愿因为在34岁落魄死去而成为人们在餐桌上谈论的话题,也不愿意腰缠万贯、满面红光地活到90岁而没人记得我!何夕真的做到了!
不过,理想主义的光芒那么明亮,却又那么脆弱。因为现实性和功利性是在一个秩序规整的社会框架下的常态。大家搞科研必须要有用,最好是马上就见效。这就注定了何夕的悲剧。当所有的希望一点点被掐灭之后,何夕点燃了自己的心血。也毁灭了自己的灵魂,在黑暗中只有黯淡的灰烬。好在电影的结局是光明的,一百五十年后,何夕的理论终于被发现,焕发出耀眼的光,照亮了整个科学界。
电影看完我泪流满面,为母亲的伟大,更为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死亡。那我们都曾经心怀梦想,对未来充满希望。但在现实面前我们改变了自己,以‘我要生活’为理由,抛弃了梦想。
《伤心者》之所以动人并不仅仅因为这是一曲英雄的挽歌,是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同时在于,他们勾起了我们心头关于梦想的回忆。当我们抛弃自己的理想,被现实改变的时候在理想主义者看来无疑是可悲的,从这个层面来说,其实我们都是伤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