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走到今天吗?恐怕早就散了。
去年月份我拜访伯格曼回来,无意中看到了篇关于唐山大地震的报道,然后找了些资料来看。看完后我特别感动,76年因为大地震整个城市几乎都毁灭了,但活下来的人们在废墟的基础上建设出了座崭新的城市。我就想唐山不就是我们民族的缩影么,唐山人的精神不就是支撑着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么?当时我就下定决心要拍这个电影。”
有记者问:“您觉得地震题材的电影应该回避真实的场景重现吗?您怎么看待影视作品对于受灾群众的二次伤害?”
张然觉得这个问题带有恶意,皱了皱眉解释道:“剧本是刘衡老师写的,最初他写的四稿我们都不满意。在写第五稿的时候,他遇到了个经历过大地震的人,这个人的经历和我们故事的框架几乎是样的,刘衡就把她的经历放到了故事中。这当然是得到了对方允许的。刘衡老师采访过很多亲历者,大家都希望能够有部优秀的电影来纪念那场灾难。我们这个国家是个地震多国家,光是去年国内就有11次地震成灾事件,上百万人受灾。如果我们这部电影能够提高大家对地震的认识,那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事。”
有记者问:“你觉得的这部电影能感动从大地震中走出来的亲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