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秩序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人为是可以改变很多东西的。同时他反对的是那些神秘主义,虚无缥缈。可笑的是偏偏还有人以此为学术。
可以说:李斯不死,谁死!秦不亡,谁亡!
李斯以生命为代价,自食其果,自掘坟墓。
孔子和孟子在提出那些治国的方法和理想的时候,添加了很多理想化的成分,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有些空泛,不切实际。荀子则是从实际出发,只说人为是可以做很多的。强调人为。而李斯在这点上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荀子思想中的“礼”和法家思想中的法制观念很接近,而礼更多的是需要宗法和道德的约束。
战国后期的发展过程中,与其将“礼”寄希望于道德,还不如用刑法来约束来得直接,所以他的学生韩非和李斯最后都站在实际层面考虑,最后走向了法家领域。
荀子是集各家大成者。所以,李斯在儒家的学说中,更倾向法家,在实践中,最后走向法家。
李斯博学多才,虽然他的老师荀子是儒家,可是他却认为儒家的理论是迂腐而且不和时宜的。所以李斯从实际出发,从功利进取中去实践,最后在位极人臣的时候,迷失自己,最后葬送自己!
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