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泛滥的话就得不偿失了。
听杨承志这样说,家中的那些老爷子也不能再说什么了,他们只能寄希望于华夏的农科院了,希望他们能像水稻一样研究出新一代的黍稻,这样的话就可以造福人类社会了。
在周国成在杨家沟呆了两天后,带着杨承志从后院地窖中搬出来的一大袋子黍稻的种子离开了杨家沟。
在周国成回到燕京后,立即把杨承志说的话上报给了中央,中央立即责成曾经培育出高产水稻的杂交水稻之父袁大师带领专业团队开始着手研究黍稻增产的问题。
他们希望在一年或者几年的时间内争取把黍稻增产的问题给解决了,只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第一年种植的时候,黍稻的产量并没有杨承志说的那样低,一亩只有几十斤,在第一年种植后,每亩亩产都在一百多公斤。
这让农科院的专家都认为杨承志说的不真实,他们根本没有用什么方法,黍稻亩产就能达到一百多公斤。
这要是在进行杂交的话,亩产上个几百公斤肯定不在话下,不过这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等到第二年的时候,种植的黍稻亩产一下就变成了几十斤。
可用从杨家沟带回的种子的话,亩产还是在一百多公斤,这让农科院的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