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落户齐民百余户。
见宗人已无田可卖,老族长来寻刘备。能否雇佣些婢女家仆,以充人数。刘备想了想,还是拒绝了。齐民和家奴,显然身份不同。一个是平民,一个是奴隶。
既然不想收为家奴,不如雇佣?
刘备双眼一亮。这便有了计较。
宗祠毕竟是祭拜祖先的地方。老是在里面熬胶制垫,久了也不太合适。于是,刘备想在村中建一座工坊,专门制垫。
想着先前看到的田氏商楼,刘备于是将制垫工坊,取名曰:楼桑寝肆。
肆,不仅指商店,也可指工坊。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说的就是工坊的肆。
取名寝肆,不仅可以理解为卖寝具的商肆,也可理解成制作寝具的工坊。一举两得。
方式刘备早已想好:“寝肆可雇佣他们,签订雇佣劵书,与宗人一样,按工计酬。”
券书,即是契约。古已有之,三皇五帝时即有结绳解契之说。西周中期的铜器铭文是有字可证,是有实物可考的最早的契约。汉时契约发展已相当完备。有买卖券、借贷券、租赁券、雇佣券、买奴券、婚书、先令券(遗嘱)等,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有。
劵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