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依,亦有三:“水草”、“刍稾”、“盐地”。檀石槐成为鲜卑大人后,立王庭于弹汗山,歠(chuo)仇水上,去高柳北三百余里。兵马甚盛,东西部大人皆归焉。之后南抄缘边,北拒丁零,东却夫馀,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东西万四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网罗山川水泽盐池。声势日盛。
正如乌莲所说,胡人赖以生存的资源有三:“水草”、“刍稾”、“盐地”。
水草,便是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刍稾,乃是指干草料。盐地,自然是指产盐之地。
时下所食盐,主要有:海盐、池盐(湖盐)、井盐、岩盐(矿盐)。池盐历史悠久,西周时,解池已大规模生产池盐。因盐池在河东解县,故名解池,也称“河东盐池”。又因池盐粒粒洁白,称“河东大盐”。用池盐腌制的酱菜,色正味美,久存不腐。
边郡亦有池盐。比如五原郡有白、乌二盐池。
这些盐池,也是胡人占据劫掠的重点。
华夏以农立国,自古便把水、旱、蝗并列为三大害。《诗经?小雅》就有“去其螟滕”的记载。滕,便是蝗虫。
蝗灾往往和旱灾相伴而生。一方面,在干旱年份,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板结坚硬,含水量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