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赵苞一同发兵策应。上谷乌桓王难楼,必与护乌桓校尉夏育一起兵发高柳。剩下右北平乌桓王乌延,无人问津。实力羸弱自然是最大原因。
若刘备自请北上,不花朝廷军资,再有左丰从旁进言,或许能成。
此事不宜宣扬。若诉诸于朝堂,别说刘备自请,便是此次北伐也断难成行。
事实也是如此。正是身边中常侍不停进言,刚刚元服的皇帝这才力排众议,出兵北伐。
趁其病,要其命。时机自然正好。只可惜鲜卑一统,实力冠绝一时,最后大败而归。
护乌桓校尉夏育,破鲜卑中郎将田晏、匈奴中郎将臧旻,久经沙场,皆称良将。若非鲜卑实力强横,断不会大败而归。
半月后,徐荣返回。带回左丰手书。言,定让少君侯如愿。又说待事成,莫忘保举之义。
字里行间,颇多自信。貌似朝廷或者说禁中,对此次北伐甚有信心。先有中常侍王甫极力撮合。后有中常侍赵忠,荐从弟赵苞为辽西太守,分润北伐之功。如今北伐还未成行,左丰便开始邀功。
也不知这些不懂军事的内臣,何来必胜之心。
也难怪我家皇帝陛下会罔顾群臣谏言,出兵北伐。显然是受内臣们鼓惑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