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民便有了出头之日。变“世卿世禄”为“论功封爵”。当然,所有的政策皆有正反两面。如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便要刘备和麾下家臣们,在执行中需多加注意,不断改进完善。
刘备抽空又去了将作馆。
将为盾弩手配备手套的想法,说与夏馥、苏伯二人。
时人称手套为“尉”。尉,按《通俗文》:“火斗曰尉”。火斗就是熨斗,尉便是熨。手套取名为尉,显然与火斗取暖有很大关联。
此时的手套,多是连指手套。拇指分开,其余四指裹在一起。
如此显然不利于绞弦操弩。
刘备设计的便是分指手套。
五个手指,各自独立。还不能过于笨重,影响绞弦。
苏伯说,可用麂皮。
麂(ji),像鹿。腿细而有力,善于跳跃,皮软可制革。
苏伯又说,大别山蛮上缴的虎皮衣盾中,就有不少赤麂皮。这便拿来缝制‘赤麂皮尉’。
找来几个身材各异的盾弩手,充作手模。赤麂皮尉很快缝制完毕。盾弩手们试了试,果然方便。为增强防御,刘备又在赤麂皮尉上覆了一层细密的钢丝锁环。锁环手套上的锁环,外径一黍有余(3.81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