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官所得,皆在西园另设钱库贮藏。
听闻西邸初开,便有人到宫门上书。指定要买某县的县令、长官职。根据每个县的大小、贫富等好坏情况,县令、长的价格亦不等。富者足钱买官,贫者可到任后加倍偿还。皇帝还私令左右出卖三公、九卿等朝廷大臣的官职。诸公卖钱一千万,诸卿卖钱五百万。
当初,皇帝为侯时,常苦于家境贫困。等做了皇帝,又常叹息桓帝不懂经营家产,没有私钱。所以大肆卖官,聚敛钱财,作为私蓄。
蔡邕便问道:此乱国之兆呼?
刘备轻轻点头:此风一开,清流士大夫必耻于为官。朝政被奸佞把持,纲纪败坏,礼坏乐崩。买官之钱,到任后必将十倍百步搜刮而来。近年来,灾异不断。本就民怨沸腾,再行盘剥,苦不堪言。长此以往,必出大乱。
蔡邕叹了口气:先时,少君侯恩师,上陈八事:用良(让州郡核举贤良,随才任用)、原禁(对党锢之人多加赦宥)、御疠(安葬无罪被害的宋皇后的亲属)、备寇(优待侯王之家,以防变乱)、修体(征召如郑玄之类有才德之人)、尊尧(按时对郡守刺史进行考绩)、御下(杜绝设宴请托之类的恶习,责成有司办好荐贤之事)、散利(建议皇帝不蓄私财)。只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