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名菜,八大菜系徽菜里面的一道名菜。
饮食里面的“鲜”之一字,其实就是根据这道菜名而创造出来。
这道菜,是周安偶然一个机会听人说的,也是那次听说了这道菜,他才明白原来“鲜”这个字,是这么诞生的。
这道菜有一个不知真假的典故,据说孔子当年周游列国,兜售自己的政治主张、治国理念的时候,因为到处碰壁,没人买账,混的穷困潦倒,乃至吃不上饭的程度。
孔子的弟子多,这一点是众所周知的,那些弟子死脑筋,孔子都吃不上饭了,他们还跟在孔子身边鞍前马后的伺候着,这不,就在孔子饥肠辘辘,饿得两眼昏花的时候,他一个学生不知从哪里讨来一小块羊肉和一条鱼。
孔子有一句名言叫“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大意是粮食越精致越好,肉类切的越细越棒。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孔夫子绝对是个嘴刁、挑食的家伙。
但,饥饿的人,是没资格挑食的。
都饿的头昏眼花了,弟子好不容易讨来一小块羊肉、一条鱼,孔子已经没心思 去讲究什么做法,干脆让弟子把那小块羊肉和鱼一起煮。
结果,煮好后的这道“创新菜”居然出乎意料地好吃,滋味格外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