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金道:“杨姑娘认识此琴?
杨若冰微笑道“灵帝无珠走良将,焦桐有幸裁名琴。”
“焦尾”是东汉大儒蔡邕亲手制作,蔡邕在“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时,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他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果然声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为焦尾。千年来,是爱琴之人心中瑰宝,辗转流离后,到了何必之父,昆仑派何足道手中。
真金道:“此琴正是焦尾,乃何护卫赠与在下,无奈在下琴力不够,无法展现其美,平日也曾请乐师前来弹奏,不过很少有人忍得疼痛,将此琴的绝妙之处充分展现。焦尾以它悦耳的音色和特有的制法闻名四海。不过因琴弦太过纤细,易伤到手指,所以愿意弹奏者不多,能弹好的人更是寥寥,杨姑娘若要弹奏此琴,务必多加小心。”
杨若冰微笑道:“民女有伤在身,只能用右手弹奏。若不能展现焦尾之美,还望见谅。。”
桌椅很快收拾好,舞姬也款款而来。杨若冰坐下,单手抚摸了一下琴身,在触摸道焦尾的焦黑之处时,心头也是微微一疼。虽说正是这一处焦黑,成为焦尾的独特之处,可难免让爱琴之人心痛。
杨若冰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