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同一件事,那就是探究“敦煌天机”。
很多大国的朝廷之上,多的是夸夸其谈、好高骛远的博学之士,最擅长的是躲在书斋里做学问、坐在讲坛上纸上谈兵。这些善于“读万卷书”的人一旦轮到“行万里路”,就会个个退缩,唯恐出头的椽子先烂。
大国之内,如果多几个左丰收这样的实干家,光复崛起,才将指日可待。
“我们那时的讨论并不尽兴,现在,还有一些时间,龙先生不妨再指点我几句?”左丰收问。
“指点什么呢?舞姬、反弹琵琶图?左先生,明人不说暗话,关于莫高窟和敦煌,你所知的,已经超过所有考古学家和史学家,何必故作谦虚呢?”我低声回答。
于他而言,在“炼蛊师之矛”展开攻击前,的确还有一些时间来消遣我。
于我而言,多拖一段时间,就有可能等来奇迹。
按照“敌人的敌人是战友”理论,假如此刻有其它帮派的高手出现,向左丰收发动偷袭的话,那也有可能改变战局结果,等于是帮了我的忙。
从这里向东望,没有太多高大建筑。唯一有可能供狙击手藏身的,就是停车场东南方一公里左右的两排平房。
那里是敦煌公路部门的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