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中那句所说,“万般过去亦无味,但有领会留下”。
听过一遍的他们,虽然说不能马上就能品味出歌词中蕴含的道理,但心头的确是有一种淡淡的感觉,他们也说不清这是什么,那是一种很难用语言来说明的情绪,就好像一下子被人用手抓住了他们的心一样。
这种抓心的感觉,比苏景在第一期演唱的那首《葡萄成熟时》更为强烈,让他们忍不住想多听几遍,但显然,他们这个期望,现在是无法满足的了,只有等到《苦瓜》在音乐平台上架后才有单循的机会。
相比之下,宁希竹就幸运得多了,在苏景完全完成《苦瓜》的创作后,她终于享受了一把“第一听众”的待遇,虽然听过了好几遍,但在现场再次听苏景唱起,她心里的感触也不比现场观众们的少。
傅老点评完编曲后,一句话就把宁希竹对这首歌的评价说出来了。
“……这是一首越听越有感触的歌曲,以曲词细诉成长过程中的甘苦历练,让我惊讶的是,在你这般年纪,对人生便有如此深刻的认知,年轻识苦味,日后才余甘,人生总是先苦后甜。有些事,无论你多聪明,道理多浅白,不是机缘巧合时你就不明白。”
大概因为年纪大了,傅老说起话来有些费力,所以他的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