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
“蕴华社是不是……是不是门槛太高了?”
倒不是杂志社与杂志社之间还分个高低贵贱,只是来稿的作者群体不一样、面向的读者群不同,自然过稿的门槛也会有所区别。
青云社作为文坛新人的挖掘地,优秀的文稿不少。
但青涩的文风更显而易见,过稿的门槛就相对没有那么高。
而蕴华社作为顶尖杂志社之一,每次审稿都是在诸多作家们的优稿中取优稿,其中不少甚至是国宝级的大师的作品,过稿的难度可见一斑。
也不是看不起沈瑜还是怎么的。
只是平心而论,沈瑜作为一个文坛新人,写的稿件对于技巧运用的质量本来就不算太高,不然也不会引来这么多非议。
青云社让他过稿,一方面是他文章确实有些亮点。
另一方面也和青云社的过稿门槛,以及文章正好符合所需要新风气有关。
等换成蕴华社,在众多优秀作者的成熟稿件的对比下,沈瑜文章技巧不够的缺陷会放大。
而具有鲜活感染力的新鲜优势会被有意无意地忽略,这对于沈瑜而言,无疑是个坏消息。
纵然郑广义主编在蕴华社有老友,他们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