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自然就少了,而且还会出现物价飞涨的局面。
这一点在明末的历史上已经得到了验证。
关外开支增加,就要征用物资,结果北方物价飞涨,粮食甚至超过了二两一石,老百姓破产加剧,由外患发展成了内忧,最终无法收拾。
柳淳在一条鞭法之外,配属了一个官方收购粮食的体系。
由于这套体系是由官方负责,因此就有最低价格保障。
老百姓觉得商人开价合算,就卖给商人。商人开价不合适,就交给官府托底儿,这样一来,能最大限度避免谷贱伤农。
老百姓拿到卖粮的钱,就能去朝廷纳税,也就解决了货币不足的问题。
朝廷统一征收货币,方便简单,能防止原来征税的弊端。
另外呢,由于各地官仓的存在,朝廷需要物资的时候,并不需要从市场上购买,而是可以通过官仓系统,进行调节。
这样一来,既能保证物资充裕,又能防止市场价格过分波动,对朝廷的不利影响。
内阁的几位越是分析,就越觉得高明。
难道这一套方案就没有弊端吗?
也有!
黄淮就道:“征税的确方便了,可各地的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