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他爵位,加太傅官衔,固然是位高权重,地位尊崇,但柳淳并不怎么意外,而且这种事情也有前例可寻。
不知道从哪一朝开始,官职和实际的职权就分开了。
比如说众所周知,唐朝的宰相其实只有三品,他们拥有自己的属官,执行宰相职责。至于那些品级更高的位置,只是作为虚衔,荣誉衔,除了能显示地位、多拿一点俸禄之外,并没有别的价值。
在大明朝也是一样,三公三孤,也是虚衔,到了最后,只是内阁膨胀,才会把这些虚衔加到大学士头上,确保他们能位压六部。
可即便膨胀之后的内阁,本质上还是皇帝的秘书机构,而不是真正的宰相。
这里面最明显的差别就是以前的真正宰相是有自己衙门,拥有自己的属官,还有一颗大印,许多事情可以不经过皇帝批准,就直接落实。
可内阁不同,内阁并没有属官,他们行使权力是靠着“拟票”,也就是把自己的意见附上去,等候皇帝批准,皇帝点头了,内阁的票拟才能生效。
当然了,如果遇上了皇帝年幼,或者阁臣威望够高,首辅的权柄甚至能超过宰相,但这毕竟不是正常的情况。
所以在大明朝的中枢框架之中,吏部尚书的地位非常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