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耕耘起来。
那些平日里牲畜都不愿停留的地方,迎来了发展的时机。
百姓们并不知晓其中的猫腻,他们只是觉得,服役之后,能够免去刀兵,继续耕作,也不是坏事,何况,就在军屯制刚刚施行的时候,崔公便作了《刀犁赋》一篇,献与天子,鸿都门学之内,顿时出现了无数关于这些边塞地区的文赋,大多都是些为国戍边,保家安民之类的文字。
只能说,崔公不愧是文坛之豪,他完全能通过手中一杆笔,改变大汉的文风,在孝康皇帝之前,大汉文赋还是停留在描写景物事物的写实类文赋,诗文也是如此,多是描述身边的事,或者故事,就连崔公,也写过《好牛赋》这样的作品。
到了建宁大治,崔公又以一人之力,强行将描写盛世,吹捧天子文治武功的文风变成了主流,于是乎,文风渐渐变得奢华,都是在叙说当今的盛世,令百姓读过了那段最为艰难,灾害频繁的时期,通过这些文赋的作用,来让众人明白当今大汉之强,百姓富裕。
而如今,崔公再次发力,让描写边塞,军旅的边塞文赋成为了主流。
朝中多有大臣看不起崔公,认为他不过是靠着手中笔墨,靠着奉承成为了三公,没有半点实干之才,就如当年,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