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待毙。赔本赚吆喝,那是不可能的。
资本家们都非常的精明,看似平淡无奇的电报,实际上也是一封最后通牒。
资本是逐利的,如果农产品加工没有了利润,资本家们是不会介意立即抛弃的。
从1872年开始,精明的资本家就在进行转型。现在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期,可以投资的项目还是很多的,没有必要在一颗树上吊死。
如果俄国人肯降低粮食出口总量,大家的利润有了保障,生意还可以继续做下去。
要不然的话,事情就不好办了。受粮食价格暴跌影响,几乎每一个粮食资本家的仓库里都堆满了粮食,在等市场回暖。
如果看不到希望,大家也是只能忍痛立场。这个对俄国人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俄奥同盟的关系,奥地利加工企业一直都优先购买俄国农产品。
到了欧洲大陆情况就截然不同了,在同等的条件下,几乎没有哪个资本家愿意和俄国人合作。
这是丧失信誉的后遗症,不是短时间能够弥补的。现在俄国农产品出口,靠的就是廉价。
国际粮食价格不断走低,实际上就是被俄国粮食出口拉下去的。为了把粮食销售出去,他们不得不进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