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赢利是建立在不考虑建设成本上的,只是单纯的营业收入超过了运营成本,想要收回投资不知道要猴年马月了。
铁路的建设成本还没有收回来,又需要进行大修了,保养的再好,几十年过后也要更换大部分铁轨和枕木。
既然是画饼,弗朗茨不介意让它看上去更加诱人一些。比如说维也纳政府承诺,对严重亏本路线进行补贴,保证铁路的正常运营。
这个承诺实际上和没有一样,运营成本都收不回来的铁路线,铁路公司肯定会放弃啊!
作为接盘侠的维也纳政府,无论给不给补贴,最后都要保证铁路的正常运营。保障基础交通设施畅通,这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这笔钱根本就是少不了。
况且还等不到那个时候,经济危机爆发,铁路公司资金链断裂,接受政府入股就成为了必然,多来几次经济,最大的股东就变成维也纳政府了。
能够在规则范围内掌握铁路控股权,为什么要打破规则呢?
用经济手段拿到铁路的控股权,可比掀翻了桌子,粗暴的宣布铁路国有要高明的多。
况且,股份制合作公司的管理体系,也比政府直接任命官僚管理成本要低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