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皇政府和奥地利联手揍奥斯曼人,没得说这就是送战功的。
第二次普俄战争爆发,亚历山大二世为了求稳,第一时间就启用了这位“战功赫赫”的“好运”元帅。
事实证明,这一任命非常明智,在过去十个月的战争中,尽管俄军没占多少便宜,没有吃什么亏。
纯粹的消耗战打到现在,大家猛然间发现,俄军在消耗战中渐渐获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权。
唯一的缺点就是伤亡大了一点儿,不过在胜利面前,这都是小问题。相比第一次普俄战争,现在的俄军在战场上打出来的交换比,已经好看了太多。
伊万诺夫拿起了一根指挥棒,边说边在地图上点:“斯摩林斯克战役过后,普军主力一路后撤,仿佛要放弃波兰地区。
不过这只是表面情况,斯摩林斯克战役并没有重创普军主力,他们还有一战之力,根本就没必要跑这么快,更不用说放弃东大门华沙。
我研究过敌军的调动方向,在向两翼分布,只要我们进入了华沙地区,他们就可以立即扑上来。
当然,不是说我们怕和敌人决战,主要是没必要在华沙地区和敌人决战。就算是要决战,也应该是我们选地方。”
显然,伊万诺夫是有政治头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