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弗朗茨又没准备做拿破仑第二,奥地利不需要独战整个欧洲大陆,遇到单独的敌人,根本就用不到那么多军队。
略加思索过后,弗朗茨做出了决定:“普波联邦还没有到极限,这场战争还有得打,原计划出售的武器技术暂时搁置。”
尽管新的武器可以让战争变得更加惨烈,弗朗茨也不敢冒然放出去,奥地利想要的是普俄两败俱伤,而不是让普波联邦翻盘。
同样的武器装备,放在不同的人手中,能够发挥出来的战斗力也是截然不同的。
看伊万诺夫的用兵就知道,那是妥妥的保守派。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下属,对新式武器的运用俄军肯定比不上普军。
无论是“机枪”、还是“迫击炮”,这些看似武力不大武器,能够爆发出来的杀伤力都很惊人。如果让毛奇找到了机会,没准能够扭转一次大战役。
俄国人的家底厚实,前线输一次不可怕,可怕的是战争失败导致沙皇政府换将。
别看伊万诺夫元帅没有多少亮点,但他仍然是最适合指挥俄军的统帅,要是换了一个人,谁知道打出什么鬼出来。
不是弗朗茨低估俄国人,他们的军官素质整体上就要略低一筹,具体表现在受教育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