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普波联邦加紧了动员,可刚刚放下锄头的农夫,马上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士兵么?
当然,普波联邦的农夫参加过民兵训练,战斗力要比普通农夫强一丢丢,可是距离正规军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不是柏林政府不知道进行全民训练,主要是钱包不够鼓。预备役训练也是要花钱的,全民参与每年训练一两个月的开销,可不是穷国能够玩儿的。
除了训练差距外,武器装备也是一个大问题。普波联邦军工自成体系,主力部队都是普械装备,全靠自己造。
扩军过后,自家的军工产能不够,柏林才被迫采购了英法装备。弹药口径都不一样,普军的二三线部队都在向万国造方向发展。
相比之下,俄国人就要幸福得多,装备制式一样直接从奥地利买就行了,根本就不需要操心。
这一系列的因素加起来,就意味着只要俄军撕毁了他们的防线,后方的新编部队很难挡住俄军的兵锋。
伊万诺夫之前没有采取这项战略,主要还是为了规避风险。纸面上的优势,仅仅只存在于纸面上,战争还要打了才知道。
在他看来与其冒险决战,不如稳扎稳打、步步紧逼,逐渐消耗敌人的兵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