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制衡奥地利的棋子,而不是培养一个竞争对手。
……
随着战场的西移,冬天也不再是冰天雪地,这对俄国的后勤体系又是一大挑战。从俄军的兵力部署就可以看出来。
南线部队紧贴着奥地利行动,方便就近补给;北线有海运补给,可以从圣彼得堡调运物资,也可以从北欧联邦采购;华沙战场又有维斯瓦河、纳雷夫河,可以从水上运输。
不过纳雷夫河主要是雪水,每年的通航时间有限,再过两个月就会冰封,上游断了下游自然也不能指望。
伊万诺夫一直反对发起华沙会战,也考虑了这方面的因素。如果不是维斯瓦河被控制在了手中,即便是第四军馅了进去,他也不会发起出兵。
从这方面来说,俄军要比第一次普俄战争中要理性的多,没有想当然的就出兵,搞得前线士兵饿肚子。
军队调动是需要时间的,尤其是上百万军队的调动,更是需要时间。
“兵贵神速”在这里明显不适用,不是士兵们不努力,关键是带着辎重物资行军,想快也快不起来。
这方面本土作战的普军拥有绝对优势,柏林政府修建的铁路可以发挥作用了,毛奇率先完成了兵力部署。
普军总指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