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纯从军事上来看,自然是兵贵神速,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战争,付出的代价最小。
然而,奥地利这次不是为了击败奥斯曼,而是要吞并奥斯曼。
阿尔布雷希故意拖延联军的行动速度,给奥斯曼帝国留下充足的准备时间,不是因为他不懂军事。
速战速决确实可以减少损失,但是敌我双方的损失都在减小,战后会留下一大堆的遗老遗少。
与其战后对付游击队,不如让敌人充分动员,在战场上解决掉他们,成本只会更低。
苏丹政府武装起来的人越多,战后给地方留下的隐患就越小。
扛起了枪就是敌人,战后清算的时候,还可以搞一波株连,全家一起流放掉。
所以从一开始,弗朗茨就定下了长期作战计划。反正这次的经济危机影响深远,短期内结束不了,正好利用战争转移危机。
费利克斯首相提醒道:“陛下,要是法国人缓过劲儿来,我们吞并奥斯曼的计划,恐怕不会那么顺利。”
弗朗茨点了点头:“这是必然的,不过再怎么糟糕,英法也不可能支持出兵干涉。
法国的局势可不怎么好,即便是镇压了内乱,拿破仑四世也没有胆子在这个时候挑起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