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再想要反对就难了。”
毫无疑问,伦敦政府中最反对“粮食自足计划”的就是财政部。不列颠确实是家大业大,但高收入还伴随着高支出。
皇家海军就是最大的吞金兽,每年消耗的资金,丝毫不弱于奥地利陆海军军费开销的总和。
现在再搞粮食自足计划,又是一个巨亏项目。并且还不是一年两年的亏,而是长年累月的亏。
对一项注定亏本,看不到回报的买卖,财政大臣自然不愿意拿钱打水漂。
殖民大臣普里姆罗斯反驳道:“爵士,你太悲观了。事情都有两面性,粮食自足计划虽然短期内无法回本,但是它的附带价值并不低。
这项计划不仅仅只是农业,还涉及到了很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水利工程、道路交通。
一旦完成了配套设施建设,殖民地对移民的吸引力将会大大增加。
大量劳动力的涌入,又会进一步推动殖民地经济的发展,殖民地政府的财政将会得到大大改善。
原本很多亏损的殖民地,也会因此而扭亏为盈。综合来看,我们的投资并不亏。”
听起来很不错,实际上这仅限于理论上。殖民地经济繁荣,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同时,还会引来乱七八糟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