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条路了。”郑毅道:“虽然大家都从‘盗洞’进出,但是这个基地本身就应该有出入通道,说不定还不止一条。”
“这是个大灾变之前的遗址。”阿萨缓过劲,道:“那时候的古人使用轨道交通连接地表。”
“他们有升降梯,为什么还要费力气挖隧道。”牛王问道。
“运载量大。”郑毅给出了合理解释:“而且便宜。”
牛王不发表意见,他书读得少,在这种话题之下还是少发表意见比较好。
郑毅老家的科技水平与这里大灾变之前两百年略微相近,所以他也算是有着古人思 维的人。那时候的古人还没有逆天的技术和近乎无限的能源,所以在大型工程项目上,肯定要考虑成本和施工进度。
在向地下进行建筑主体的同时,附属地开建一条运输隧道,一方面方便建材转运,另一方面也方便日后的大量补给。而且那时候的人类社会并不是以地下居住为主,所以也要考虑工作人员的对外通勤。
郑毅用郁金香的尾端在洞壁上画了三个圈,解释道:
“最中心是内部升降梯,也就是那个柱子;我们现在应该是在内环,工作生活休息的区域应该在这儿。那么肯定还有一个外环,是主要的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