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的焦虑、秦嗣源的焦虑、皇帝的焦虑、百官的焦虑都混杂其中。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在多如蛛网的利益牵扯中杀出一条血路,推动北伐的进展,秦嗣源这些人,真的是极其有力的,可惜他们也没想到,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国家本身,会无力到这种程度。
十余万人对上辽国万余军队,打败了,王禀与杨可世也已经察觉出了不妙,再度收拢溃兵,重整旗鼓,然而此后竟是连战连败,士兵已破胆,畏辽人如虎,稍有激烈战斗,逃跑的比留下的多,而仅仅是一些百人以下的小规模战斗,反倒偶尔能取得胜利,作为捷报传回汴京。但秦嗣源等人是有自己的一套情报系统的,大局上的溃散,这样的军心素质,令得秦嗣源等人也傻了眼了。
像是一个拳手,他坚持梦想、拼命努力、排除万难上了拳台,自信满满地挥出第一拳,才发现他拳头的力量比五岁的小孩子都不如。这样子要争什么,都成一句空话了。
当然,谁都知道,人与人之间,其实差不了那么多,百人以下小型交战的胜绩就能表明这一点,有血性的人还是有的。可是当范围扩大到整个北伐军队里,一旦一处出问题,恐惧就如同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所有人都在想“反正是打不赢的,我就算再拼命大家不拼也是个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