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里产出来的鱼肥美鲜嫩,伸手江陵、公安以及荆南四郡达官贵胄的欢迎,乃至如今已经成了糜家打开蜀地和江东市场的敲门砖,所以刘毅这边收益最大的便是这里,为了方便确认,刘毅索性将这里起名叫做渔乡。
当然,鸡鸭这些农副产品同样销路颇广,但这长江两岸的人更多的还是喜欢吃些鱼虾什么的,所以还是这些销量最好,也是目前在食物一类中,主打产品。
刘毅为了能够供应足够的鱼而且保护鱼塘中的生态,又扩建了两个鱼塘,此外随着纺织厂开工,刘毅在鱼塘周围移栽和种植了不少桑树,桑叶拿来养蚕,蚕沙、蚕蛹制作成鱼饵,蚕丝则送到纺织厂织布,而鱼塘底部的泥再加上鸡场、鸭场的粪便则挖出来作为桑树的肥料,形成一个有机循环。
前世好像有过类似的做法,刘毅也是尝试着这样做,若能形成循环的话,就能节省大量喂鱼用的饵料,还能在纺织上自给自足。
伐木场和砖窑、瓦窑是为未来建城准备的,纯投入没有收益,刘毅如今为了积攒足够的资金,都是靠着优良的布匹、瓷器以及鸡蛋、鸭蛋、鱼这些东西作为主打来获利,养活伐木场和砖窑的同时还能获得一些收益,这半年多来,收益倒是十分可观,再加上各个村庄里都设了饭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