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聘,州郡征辟,避聘不就,让给亲属。比如现在的太尉刘矩,当时因为叔父叔辽没有出仕,他就坚辞州郡之命,太尉朱宠和太傅桓焉嘉其志,便征辟了他的叔父,拜为议郎。而后刘矩才被举为孝廉出仕,到现在都是三公之位了。其他诸如之类的避聘数不胜数,后来还有西晋李密写《陈情表》来避聘,流传千古。
报恩就是故吏对举主,弟子对恩师,移孝作忠。公孙瓒护送刘太守到京师,再随之到日南这便是一种让时人称赞的报恩之义举。为自己的恩主鞍前马后,甚至不惜性命的人不胜枚举。
清节,东汉重廉吏,社会也非常看重廉节。就算现在的天子爱财物,但观史之所载,闹得天下郡县纷乱的大多也是宦官,那种大贪巨贪的官员几乎是没有。后来天子贩卖官职,大名士崔烈花钱买了个司徒做。结果名望衰退,崔烈心不自安,问儿子崔钧,崔钧就说老爸你现在有铜臭味。可见一时之风气。
最后就是报仇了,报仇一是家庭有仇怨,奋身图报;崔瑗、魏朗的兄长皆为人所害,都是亲自报仇,魏朗更牛,他是白日操刀,杀人于县中。还有个苏不韦,父苏谦被害,他把母亲藏在山中,改姓换名,散尽家财招剑客去报仇,当时仇人乃是高官,找不到机会,便挖地道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