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的百官们引经据典,各自从故纸堆中寻求自己理论的支撑。来来回回争辩好几回后,向天子上书,请封刘备王爵。
到了这时,一直冷眼旁观的刘备也知道了谁反对、谁支持。于是他终于出手了,上表天子,力辞之。言辞恳切,感人至深。刘备觉得,这天下还有一大半呈割据状态。自己北方都还未曾一统,现在就要封王,太早了点。不说南方的诸侯们。最起码自己要收复关中、凉州,这才有资格吧。
在无数人的失望之中,刘备连续上书数封,坚决表态自己功少,不受封。让朝廷与百官们明白了他的心意。
于是,这在临甾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事件,也就瞬间风平浪静。府中,伏完对董承道:“董君多虑了,大将军上书自陈心迹,看来别无心思 。”
董承饮了杯酒,嗤笑一声,道:“不其侯何必自欺欺人,岂不闻大将军言功少不受封。若功多,将如何?封王迟早事也。”
伏完听了,便沉默不语了。在他看来,董承有些偏激了。不说刘备有没有资格封王,只说连汉家宗室都出面力挺刘备,他们又有什么资格和手段去反对?螳臂当车何其不智也。
河南尹光复之后,便有朝臣上书,请天子还都洛阳。最后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