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归乎?
李成梁与努尔哈赤达成默契,很容易就可以保持东北的稳定。虽然它可能产生的后遗症是惊人的,但腐败的官僚体系不会看以后,他们只管现在,只管为官一任。
如果李成梁真的扶弱抑强,东北可能当时就会陷入大乱!虽然以后可能会好一些。这在官僚集团看来,是给帝国政府找麻烦的行为。
当时帝国的统帅,只能褪化成官僚。所以,才有了王化贞说只要六万大军荡平辽阳,以及以后的原本历史中,袁崇焕说减少一百二十万两白银的军费,可以五年平辽。
只有这种统帅,才会得到官僚集团的喜欢。如果他们天天高呼,必须得十八万军队,才能如何如之何;必须增加多少军费,才能如何如之何,官僚集团肯定会排斥。
0成本,高政绩,听起来很滑稽,却能上下开心。
李成梁当时的玩法,让帝国政府一直不用为东北事务费心。大家自然会支持他。如果李成梁换一种玩法,虽然可能有利于帝国长远的利益,却让帝国政府当时就为东北事务弄得焦头滥额,大家自然会排斥他了。
说到底,大明死在了官僚政治手上。再加上其它因素助攻,再也没有回天之力。让建奴捡了个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