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是东北的西大门。
葫芦岛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依山傍海,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
水上长城,九门口长城、“第二北戴河”兴城、秦皇汉武东巡东征时的碣石宫遗址等游览区,都在葫芦岛境内。
但是这个时候还没有葫芦岛这个地名,葫芦岛更不叫锦西,那里还是一片荒滩。一直到清朝后期才因为东北的人口有所增长而得到开发。
葫芦岛地区在春秋时期属燕国领地,山戎部族在此居住。战国后期,燕国打败山戎部族,在北方设置五郡,今绥中、兴城等地属辽西郡,建昌西北属右北平郡。
秦统一后,废分封制,立郡县制,绥中、兴城、连山等地属辽西郡。西汉时期,仍保留郡县制。东汉时期,汉武帝永初元年(107年),设立辽东属国,境内大部分地区属辽东属国的昌辽县(今河北昌黎)和徒河县(今锦州),建昌一带被乌桓人占据。
三国、两晋及南北朝时期,大部分地区属昌黎郡。隋朝初期,实行州县两级制,后实行郡县制。大部分地区属柳城郡柳城县。
契丹会同元年(938年),契丹国改国号为辽,葫芦岛地区归其统治。
锦西设县治始于清光绪三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