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穿越小说 > 明鹿鼎记 > 【0702 气上头的上万官员】
大学士的票拟最后决定于皇帝的朱批,而明制以司礼监秉笔太监掌章奏文书。

    宣宗时,大臣章奏除由皇帝亲批数本外,皆由秉笔太监照内阁大学士之票拟批红。

    宣宗以后,人主怠荒,深居内宫,朱批便由秉笔太监处理,从此宦官透过司礼监的职务得以正式与外廷往来,宰辅之权便为内臣所侵夺,司礼监有太上内阁之称,造成了明代宦官的专横。

    首辅有持相权而名不正的弊端内阁仅属秘书机关,无宰相之名,也无宰相之位,更无宰相之责,但皇帝信任时,又确有宰相之权利。

    明代内阁成立后不久,事实的演变,产生首辅,权利堪比中国古代宰相。

    但此不过内阁中相沿的惯例,并非律定,故不为外廷所承认。

    《明史纪事本末》说:“严嵩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权;有宰相之权,而无宰相之责。”正是说出了内阁制度的弊端。

    内阁有相权而无宰相之责,出错时便诿过他人,无宰相之名位而有宰相之权,则朝臣不能信服。

    张居正任首辅,仍须与中官冯保结合才能执掌大权,方能施展抱负,就是很明显的例子。

    明代宦官之祸严重,内阁制度之名不正,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