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5、16世纪起的一系列根本性的革新和积累,就不可能有19世纪的工业革命。
1787年美国独立和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美国和法国都是农业占据主要地位的国家,以后见之明看,说这样的国家站在“资本主义”的大门口还算有道理,尽管当时只有极少数美国人和法国人隐约意识到这一点。
而1640年英国内战爆发的时候,英国离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尚且有着一定的距离,在韦宝看来,明朝1644年完蛋的时候和资本主义并没有多大关系。
18世纪末的西欧和中国并没有本质差异,也不具备什么制度性的必然优先性。
西欧的成功缘于某些相当偶然的因素,比如英国易于获得煤矿资源。
按照这种理论,中国因为不具备这些因素,比如长三角地区远离煤炭资源,同样难以启动工业革命。
为什么西欧在15、16世纪在政治、经济、科学,乃至文学、绘画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可以罗列的有利要素有很多,比如普遍较高的识字率和劳动生产率、较自由和规范的劳动力市场、印刷术革命性的推动了知识的传播和积累、地理大发现改变了看待世界的态度、缺乏中央集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