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以白银成为明中叶后的基本货币制度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中国货币史上的大进步。
尽管明代纸币流通了五、六十年后就退出流通领域,纸币制度败坏了,但不少有识之士对纸币本身的作用仍给予肯定。
明初任巴陵主簿的叶子奇认为,元朝纸币的流通,“用以权百货轻重,民甚便之”。
它的失败‘去非其法之不善也,由后世变通不得其术也”。
就是说,元代开始实行的是权钱的兑现纸币,后来的失败就在于发行数量过多,不能维持兑现。
他说,“欲立钞法,须使钱货为之本。
如盐之有引,茶之有引,引至则茶盐立得,使钞法如此,乌有不行之患哉”。
因此,他主张实行有钱货为之本的兑现纸币的流通制度,并且不会有什么害处。
他把纸币的兑现和凭盐引领盐、茶行领茶的兑现等同起来,说明他没有注意它们的区别,因而在理论上是有缺陷的。
因为盐引、茶引的发行数必须同国家掌握的实有盐茶数相等或多余一部分,盐茶引才能兑现。
若国家掌握的盐茶实有数少于盐茶引标明的数量,就会有一部茶盐引不能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