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目标或坚固火力点一举拔掉,这套战术看似简单,可往往伴随着难以想象的牺牲,甚至在极端的情况下,真是是用战士们的一条条性命换来的突破口。
而这还是朝鲜战争初期的运动战阶段,随后的拉锯战和阵地攻防战,类似的问题将会更多,对此柏毅是有着清醒的认识,要不然他也不会在苏联千方百计搞到德国二战末期研制的“铁拳”反坦克火箭筒,为的就是想依靠德国的成熟技术,迅速解决志愿军应对装甲目标和坚固攻势薄弱问题。
只可惜,由于经验方面太过薄弱,导致组装那些被拆卸的德国机械进度异常缓慢,以至于“铁拳”反坦克火箭筒的仿制工作至今无法展开,再加上苏联方面或明或暗的压力,导致柏毅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转向改进现有装备。
比如在35转轮式榴弹发射器中增加一款破甲弹,再比如对轻型身管火炮进行改进,完善反装甲能力等等,总而言之就是在旧装备上修修补补,至于根本问题却没有彻底解决,为此柏毅也是头疼不已。
但却也没办法,他是有着未来70多年的技术经验,也的确对军工机械有着旁人无法想象的优势,可面对二十余类,近千台机械的庞大零部件,饶是有着穿越者这个金大腿的柏毅也是束手无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