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亲耳听到两人的商讨对华,这些办事处的工作人员简直都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那可是整整二百二十套b—13“喀秋莎”火箭炮,若按照一个营24门火箭炮计算,那便是三个炮兵团的编制。
要知道时至今日,中国军队的炮兵部队中,还没有成建制的火箭炮作战单位,当然此时的中国也不是没有火箭炮,1948年位于华北的军委直属兵工厂,便利用从国民政府缴获来的图纸,开始研制自己的火箭炮。
到了1950年初,102六管火箭炮便设计定型,当年便被编入志愿军入朝作战,然而由于当时中国缺乏相关技术,工业加工能力也不过关,导致该型火箭炮性能极不稳定,射程达不到要求不说,还常常出现近失爆炸事故,再加上自身产能不足,因此这款火箭炮很快便被志愿军划为二线装备。
正因为如此,中国一直寻求一款技术成熟,威力巨大的火箭炮,来作为志愿军的火力压制武器,于是苏联在二战时期大放异彩的b—13“喀秋莎”火箭炮便进入中国的视野,因而在入朝参战前,中国在向苏联提交的武器装备清单中,便列出了五十套b—13“喀秋莎”火箭炮。
可由于斯大林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加之也想借此事在涉及中国东北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