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边天空的动力之源,提早了七年便来到了中国,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是一件庆幸的事,事实上柏毅也是如此。
然而当他看完所有关于rd—9发动机的转让条款后,却不禁皱起了眉头,里面的图纸和工艺的确很详细,但却没有制造厂的配套建设,研究所的组建事宜,更没有人员的教育培训。
发动机的研发与制造最核心的恰恰的是后者,如果不能在制造环节上取得工艺上的突破,不能在研究环节上得到更高效的材料,不能拥有大批技术成熟的工人队伍,就算航空发动机的图纸画出了惊世骇俗的气魄,那也只是个虚头巴脑的东西,根本就不是能够上天的航空发动机。
很显然,这是苏联给中国挖的大坑,跟他给的那些所谓的日记一样,用一种高不可攀的前沿技术,束缚住对方的手脚,可问题是苏联是个成熟的工业国,内部的军工生产体系早已有了成熟的运行机制。
贫铀装甲能够让莫洛佐夫深陷其中,可不要忘了乌拉尔山的卡尔采夫还在为他的t—72而努力;米格设计局的格列奇科尽管对高空高速战机念念不忘,但也要清楚正在蛰伏的苏霍伊自始至终为自己的辉煌默默填写着崛起的注脚!
总而言之,苏联因为他的成熟,以及在军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