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的弹药,少说也要五十公斤,阵地战还好说,这要是进攻战和运动战,有这么个“重量级”的装备在,一个步兵班也不用干什么了,直接伺候这家伙就行了。
毕竟在没有机动车辆的情况下,如此重的重机枪严重限制了只靠脚底板机动的志愿军灵活多变的战术优势,所以大量配置自然不可取。
思来想去,还是柏毅提出的方案靠谱一些,没办法,那两款新式步兵装着实在是让军备首长的眼睛为之一亮。
而那两款步兵装备不是别的,正是由一号和二号无坐力火炮发展而来的80无坐力火炮和40单兵火箭筒。
自从40单兵火箭筒在苏联靶场一战杨威之后,国内便迅速将两款无坐力火炮作为部队未来重点装备进行重新规划,于是原本的一号和二号无坐力火炮的称谓便被更贴切的80无坐力火炮和40单兵火箭筒所取代。
至于研制所需的资源更是第一时间调配充足,于是这两款原本龟速推进的两款装备,终于驶入了发展快车道,其进度可谓是一日千里。
作为曾经的总设计师,兼两款装备生产配套厂的技术负责人,柏毅对80无坐力火炮和40单兵火箭筒动向还是了若指掌的,尽管没有第一时间装备曾经在白云厂整训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