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科举,直接选择了授官,因为运气比较好,从九品县尉开始起步,一路做到南乐这样望县令,从最小的一类县一直到望县,很希望更进一步。
李光知道,没有可能了,他根基薄弱,没有家族的支持,更没有参加科举,没有坐师,同僚之类的,要想通过考封更进一步,这是非常困难,宋朝的官员,分了两个难关,入流是一道难关,它代表着一个官员和普通公务员的区别,可以被称之为有品级的官员了,这一关除了科举和锁厅试之外,每年放出来的极少,真正从不入流到入流,需要立下巨大的功劳,或者是机缘巧合,有贵人在背后推动。
另外一关,就是从八品到七品,别看后世常说,七品芝麻官,在宋朝绝大部分的县令都是七品以下,只有京畿的县才是七品,对于未经过科举的官员来说,正八品就是极限,很难再生一级,最多在不同的县内轮转,到距离京城比较近的,比较富裕的县,可是京畿是绝对不行的,那代表着鲤鱼跳龙门,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够从中间脱颖而出,一旦达到七品,接下来,就是正常的升官途径了。
从二十五岁中举,到47岁,从政22年,李光可以说,是一个聪明的,也是一个懂得做官的,否则,他不可能这么快就升到正八品,这已经是天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