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高了很多。
赵信看着他们一个半天,是计算相互时间,比如说,发面的时间,揉面的时间,做成包子的时间,就是蒸馒头的时间,10个人作为一个基数,以平均数为标准,记下来一系列的数字。
这个数字填入到了一些算式之中,在苗远眼花缭乱之中,进行了一番计算,众多大大小小的数字排列组合的,看的苗远就眼晕,看着四少爷的眼光,明显的变得尊崇了起来。
这些都是有固定的数据,也有相对比较成熟的计算公式,赵信选择了一个相对比较平稳的数值,这样的强度不是太高,比较有效率。
为了蒸馒头,苗远组织了的1200人,他们更多的是各自为战,他们的更多的是以时间创造更多产品,这有些散漫。
赵信简单的调整之下,把一些熟练的进行分组,手脚快的,去做馒头,一些力气大的揉面,一些不太熟练的,去蒸馒头,尽可能的把时间统筹起来,甚至连蒸馍和醒面的过程,也都被利用上来,每一个步骤都要求一定的速度,快了不行,慢了还不行。
要求稍稍有些高了,这样比较复杂的步骤,让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村民们学会,这多多少少有些为难,整个下午,赵信跟苗远一起调配,熟悉的,效率还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