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公心。
先入为主的观点,直接决定了的一件事情的结果,哪怕不看叶清臣的这些文件,仁宗都会选择相信,更别说现在,叶清臣的准备相当的到位。
从枢密院入手的,再到各个的部门,从所有的关联,到大名铁匠作坊的产量,还有成本之类,虽然叶清臣不知道铁匠作坊的全部成本,35文这个价格,还有一定的压缩的可能性。
对于一个年消耗2.3亿斤的项目,哪怕一文钱的减少,都会让成本降低23万贯,这个比例可不是一般的大。
当然了,因为铁料的价格很低,他也没想过要下降个10文,5文可能就是极限了,可是就算是5文,也是一百多万贯。
一百多万贯可以做什么,可以供10万大军,半年的所有消耗,可以支撑差不多30万民夫的半年甚至是一年的工作,特别是目前的黄河治理。
更别说,还有挤压的价格,如果铁料降低到30文的话,以枢密院平均的80文,工部和农司平均的95文,还有少数部门,甚至超过了120文。
这些都可以挤压数十文的前提下,对于整个财务状况,是何等的提升。
如果仅仅是这些,只要跟仁宗讲清楚就可以了,但是持续3个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