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的日用品,本身就是按照人头来,之前没有普及,是因为价格昂贵,一套下来,可能动辄就是数贯,这笔钱,对于富裕的家庭来说,不算什么,可是对于平头百姓来说,那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庞大数目。
这也是制约民品的根源,本身在大名府签订了铁器的订单之后,就有了一定的基础,政府的订单,一向是质量的代名词,虽然不一定会好,却一定是在水准以上。
他之后就推动了民品的销售,在馒头包子的店铺的推动下,开始了专门的日用品和杂货铺,可是接下来,本来,大规模的向外的推介,停下来了。
因为效果没有他预想的那么好,对于普通的家族或者是商家来说,这是一个很赚钱的声音,但是仅此而已。
赵信在大名府的商贸活动,基本上,都由王松经手,民品虽然是不错的,却没有达到跟政府订单抗衡的程度。
那是4亿斤,换算成35文的订购价格,也是超过了1400万贯,民品一个月的销量,差不多才十万贯左右,一年百万贯而已。
换做在苗家庄之前,别说是一个月的10万贯,就算是5000贯,就足以让他满意,可是看到了一个月100多万贯的政府订单,再看这个民品,王松有些怀疑,是不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