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果换成北宋的人来设计这个新的货币的话,肯定毫无疑问,会设计成铜钱的样子,用一些年号和背部简单的图案来设计。
一想到不锈钢的铜钱,就不由想到,那些后世常用在螺丝上面的垫片,或许加上了一些字,那有什么的美感。
铜钱一个只有4克左右,很轻薄,也符合这个时代作为零钱的标准,不过,在一定意义上面,他最多称之为分钱,或者是毛钱,新的货币,从最开始,就定位为较大面值的,也就是说100文左右,这就形成的互补。
之所以,北宋钱荒,一方面是铜很少,另外一方面,何尝不是铜钱比较的细碎。
如果后世,没有100元,10元和1元的纸币,也没有的五毛和一毛这样的,只有1分钱的话,会是怎么的概念。
吃一顿饭,要带上10万分,想想都会崩溃的,100张一叠的话,就是1000叠,那真的是拿着成麻袋成麻袋的东西来吃饭。
如果换成硬币,就更加可怕,这么庞大的数量,数都数不清。
实际上,北宋也是有这样的困难,有一贯的标准,可是一千个,总要数一数的,就跟后世,你付出1万,一叠100元的票子,难不成,就因为你封的好,就不数数